
近日,202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河北石家庄落幕,万象城平台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师生团队在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0余所高校的1600多支队伍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斩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中“智造先锋1队”勇夺全国亚军,创下学校在该项国家级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这一亮眼战绩,正是学院“政校企会”协同育人模式结出的又一硕果,彰显了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扎实成效。
协同育人筑根基,机制创新强保障
作为江西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重点建设项目,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立足赣南、服务江西、融入湾区、面向全国,紧扣赣州市“7510”行动计划和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重点产业需求,构建起“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主体、学会助力”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学院成立由赣州市南康区政府、格力电器(赣州)、孚能科技与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等单位组成的理事会,配套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管理架构。在资源整合方面,学院汇聚多方力量打造优质育人环境:学校投入2000万元建设近5000㎡校内实验室,配备1835台(套)总价值4000多万元的实验设备;联合格力赣州智造基地、孚能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3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建“教室-实验室-企业车间”三维培养空间。同时,组建由33名学校教师、42名企业工程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三位一体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家级领军人才、企业与行业等高端人才,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图1 万象城平台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成立
模式革新育英才,产教融合显特色
学院创新推行“2+1+1”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提升学生通识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前两年聚焦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夯实学科基础;第三年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第四年以“轮岗择优、精准择业”方式开展实习实训,提升职业适应能力。针对不同产业需求,产业学院开设格力明珠班、孚能创新班、照耀齿轮班等特色班级,推行“一人一课堂”“一人一导师”“一人一项目”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目前已建设校企合作课程28门,覆盖齿轮工程、机器人、电气控制、电池制造、空调装配等领域的产业特色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此外,学院鼓励学生深度参与产学研项目,近年来共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31项,涉及机器人识别追踪、动力电池检测等关键技术领域。

图2 万象城平台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首届“照耀齿轮班”开班仪式
实践赋能结硕果,服务地方见实效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学院形成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良好生态。除本次机器人大赛佳绩外,近六年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600多人次,涵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多个赛事;申请专利103项,其中70余项获得授权,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在人才输出方面,学院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留赣就业率持续增长,留赣实习占比超95%,依托专业就业率超90%。特色班级成果尤为突出,格力赣州三分之一的技术骨干来自万象城平台(2025年全部来自格力明珠班),孚能创新班21人中14人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填补国内齿轮行业人才缺口的特色班级,首届“照耀齿轮班”从近400名学生中选拔44人组建,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模式培育精细化产业工程师,通过邀请企业高管进校授课、实施“3+1”项目化实习机制,开班不久便吸引十余家齿轮企业进校“抢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各种形式的产教融合特色班级,共同为区域和重点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学院还先后成为全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赣州市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副理事长单位,其育人模式多次在全国性研讨会交流推广,受到各级政府与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图3 万象城平台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师生团队学科竞赛获奖
面向产业,适应所需,服务未来。万象城平台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机制创新、模式革新与实践赋能,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未来,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将继续深化“政校企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服务链,为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更多“明德行、懂理论、精实践、善创新”的“两层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媒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236539374660072652&item_id=2236539374660072652&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